周谭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
4月23日,法国总统选举进行首轮投票,11名候选人激烈角逐,结果独立候选人马克龙、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分别以约24%、21.8%的得票率位居前二,晋级两周后的次轮对决。
此轮选举看点纷呈,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,传统左、右派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首失大选“主控权”,执政党社会党候选人阿蒙得票率甚至仅约6.3%。事实上,这一结果早有端倪。去年底以来,菲永、阿蒙相继在共和党、社会党初选中戏剧性逆袭,淘汰前总统萨科齐、前总理朱佩及前总理瓦尔斯、前经济部长蒙特堡等热门,表明“相对局外人”越来越受法国民众青睐,此番马克龙、勒庞得以突围,亦不失为这一态势的延续。
金融和债务危机至今,法国经济连年低迷,传统右、左两派先后主政,却都乏善可陈,问题还不断向社会、安全及外交等领域蔓延,超过八成民众对传统政治精英失望至极。值此关键时刻,传统两大党社会党、共和党内讧不减反增,各派大佬“裂土称侯”,选前已不战自乱。特别是马克龙“叛出”社会党后,总统奥朗德、总理瓦尔斯等现政要竟不顾阿蒙才是该党唯一正式候选人身份,明中暗地勾连马克龙;菲永虽在共和党内初选后一度领跑选情,但不料遭“空饷门”重击,萨科齐趁机要挟,党内换将呼声迭起。传统大党“掉链子”进一步助推政治碎片化,此次大选因而上演前所未有的“五强争霸”,各方均无力占据明显主动。
群雄“混战”中,更擅于迎合民众求变心理的马克龙和勒庞抢得先机。马克龙提出“亦左亦右”的“平衡式改革”,主张揽左、右之长,兼顾效率与公平,勒庞更鼓吹“非左非右”的民粹式纲领。而且,与阿蒙、梅朗雄大谈“主义”不同,菲永、马克龙和勒庞针对法国民众最关心的就业、治安等问题拟出详细举措。菲永形象重损后,马克龙、勒庞自然成为选民的次优选择。
此外,法国选民普遍对总统一职抱有“领袖情怀”,较看重候选人自身形象。但法国政体僵化、积弊良多,政客很难“两袖清风”,以权谋私、渎职腐化者屡见不鲜,本次大选也始终笼罩在多名候选人丑闻、绯闻的阴影下。而马克龙从政不过5年,尚未深染政坛“黑水”,其“师生恋”式婚姻颇具浪漫色彩,也利于打造“诚信”形象,博取民众好感。勒庞则早已被法国舆论“黑成焦炭”,故其虽亦被曝从欧洲议会冒领津贴,但其支持者早已见怪不怪,影响有限。
那么,两个“相对局外人”在次轮“互怼”,谁将笑到最后?窃以为马克龙希望更大。其一,法国民众更愿改良而非革命。去年以来,法国经济有所好转,主要指标渐超欧元区平均水准,财赤占GDP比例今年有望降至欧盟规定的3%以内,就业亦稍见起色,予法国民众久违的曙光。在此背景下,主流民意求稳心态趋强,逾七成民众反对勒庞脱欧主张,以免“欲速则不达”。其二,“共和阵线”强势集结。马克龙的选民基础主要是社会党右派、中间派和共和党左派,基本盘胜于勒庞。更重要的是,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深具“共和阵线”传统,每有极端政客进入选举次轮,主流党派都将携手围剿。2015年11月法国大区选举期间,国民阵线首轮在过半大区领先,次轮却尽数折戟。本次首轮选情明朗后,社会党左派、共和党右派及部分极左政党迅速靠拢马克龙,勒庞则难获更多外援。法国主流民调也显示,马克龙将以62%对38%的支持率轻取次轮选战。
无怪乎马克龙在首轮结果出炉后,豪言“尽快组建议会多数派,以新面孔为法、欧带来希望”,俨然开始“预习”总统口吻。此言虽未免“年少轻狂”,但相信如无重大意外,马克龙、法国和欧盟尚不至于乐极生悲。